港澳六宝典

Industry Watch

北国咨观点

北国咨观点 | 2025年储能新政策背景下,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发布日期:2025-04-02

来源:港澳六宝典

2025年开年以来,我国储能相关政策频发,政策体系加快完善,预计系列政策将对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造成深刻影响。

一、新政策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了《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重点从鼓励调用优化、明确能源年度工作目标、取消强制配储、强化储能制造业角度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目前基本已经形成了“淘汰低效供给+刺激真实需求+倒逼技术升级+完善产业生态”的政策组合拳。

表1 2025年以来我国发布的储能相关政策汇总

港澳六宝典
表格信息来源:北国咨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网站发布的政策文件整理

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短期看,行业进入挤泡沫阶段

短期需求波动。新政策背景下,取消强配意味着真实需求成为引导行业发展风向标,低效产能加速淘汰,同时,新能源发电项目(如风电、光伏)的储能配套需求预计大幅压降,短期内可能抑制电源侧大型储能项目的装机量,尤其是依赖政策驱动的集中式储能市场。“淘汰低效供给+激发真实需求”双重增益效果叠加下,依赖强制配储的企业将面临订单萎缩,尾部企业预计批量退出市场,低端产能加速出清。

“马太效应”逐步凸显。当前,产业发展将加速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过渡,整体加速洗牌,中小企业竞争激烈,全国处于注销、停业等异常状态的储能企业超3万家。同时,市场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马太效应”日益显著,大者恒大、强者更强将逐渐成为现实。储能系统出货方面,2022年全球CR5(即市场占有率前五的企业)市占率43%,分别为海博思创、阳光电源、比亚迪、宁德时代、南都电源。到2023年CR5市占率提升至61%,海博思创、阳光电源、南都电源三家稳定上榜,其中海博思创贡献最大增量,增幅达8.3%。储能电芯方面,目前头部企业格局已经基本稳定,2024年全球储能电芯总出货量Top10企业中9家来自中国,其中宁德时代连续四年稳居储能电芯全球出货排名第一,2024年市占率一直在35%以上,处于断崖式领先状态。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型储能产业中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其他中小企业加速淘换。

(二)中期看,倒逼多元商业模式创新和探索

传统收益模式逐渐升级。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交易机制逐步成熟,储能的调峰、调频、备用等价值将更充分体现。例如,独立储能可通过参与现货市场峰谷价差和容量补偿获得收益。此外,新能源与储能联合参与市场并通过分时中长期合同提升收益也将成为重要模式。

更加多元化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将不断涌现。例如卫蓝新能源的半固态电池通过高安全性(通过针刺实验)进入数据中心备电市场,溢价率达30%;海博思创“储能即服务”模式,客户无需购买设备,按实际放电量支付服务费(0.45元/kWh),锁定长期现金流。

“储能即服务”模式

一、“储能即服务”的定义

“储能即服务”是一种第三方投资、运营和管理储能系统,并通过提供储能设备的租赁和使用服务,帮助用户实现能源管理和成本优化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将储能设备作为一项服务提供,而不是直接销售设备本身,从而降低了用户的初始投资成本,并提供了更灵活的能源管理方案。

二、“储能即服务”的适用场景

“储能即服务”模式特别适用于需要短期或季节性储能需求的用户,如工商业用户、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等。

三、“储能即服务”的优势

1.成本优势。由第三方投资建设,用户无需承担高昂的初期投资成本,只需要按需支付租赁费用,降低用户运营成本。

2.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储能容量和租赁期限,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变化。

3.专业管理和维护。由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商负责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三)长期看,强化技术迭代和创新驱动仍是根本之道

市场将逐渐回归理性,发展趋于平稳,技术迭代创新仍将是产业发展的根本。

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加速拓展。固态电池、液流电池等多元技术路线加快突破,锂电池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超级电容器、铅碳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提速,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经济性和系统转换效率将加快提升。从投融资看,2024年新型储能行业新技术备受青睐,如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储能、二氧化碳储能、液态金属储能和锌电池等。此外,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和液流储能等技术路线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例如2024年8月太蓝新能源完成数亿元B轮战略融资,由长安汽车旗下安和基金及兵器装备集团旗下多支基金联合出资完成,此前已经完成5轮融资。

AI赋能新型储能智能化发展。Deepseek的爆火让业内看到AI赋能千行百业的更多可能,“AI+储能”将成为新风向。“AI+储能研发”方面,AI在材料设计、材料筛选、电池自动化设计以及工艺制造质量管控、电池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将更加深入,目前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均在运用AI提高设计效率,LG新能源也透露,已着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客户量身定制电池。“AI+储能智能运维管控”方面,AI推动能量管理系统、系统集成等优化,目前海博思创开发AI驱动的储能能量管理系统,接入北京市虚拟电厂平台,实现毫秒级响应电网调频指令,调节精度达99%。此外,“AI+电力交易”“AI+储能极端环境应用”也将成为重点方向。

三、小结

新政策背景下行业进入“真需求+硬技术”时代,2025年可以说是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元年,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动力将加速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竞争逻辑将从“政府补贴、价格内卷”走向“技术突围”“价值竞争”达到全面入市的良性循环,储能产业市场化、体系化、智能化发展势在必行。

作者介绍

于丽芳

高级经济师、咨询工程师(投资)

长期专注新能源、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参与北京市及重点区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相关顶层设计及重点项目咨询。

作者介绍

刘颖慧

中级经济师

长期专注高精尖产业领域,近年来重点参与了区域高精尖产业发展政策以及氢能、储能、数字经济等领域专项政策研究以及昌平区首批市级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小米智能工厂建设等重点项目咨询工作。

编辑:张 华

审核:刘 敏 

更多资讯

010-63363998

港澳六宝典
港澳六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