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新质生产力是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本文就当前形势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要素方面的重点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要素驱动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要基础
要素是生产力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基础和源泉。“更美好”的想法推动人类生产力不断迭代,传统的要素如劳动力、土地、资本等在经济发展早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驱动作用,为生产力提升奠定了根基。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时,这些基础性要素同样不可或缺并不断创新;同时,新的要素如数据等也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尤其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意义重大。当前,以颠覆性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以适配新兴产业的人才为代表的高素质劳动力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以耐心资本为代表的现代资本是新质生产力的风向标,以高质量数据为代表的海量数据是新质生产力的重点资源。
二、制度支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效保障
制度是生产力提质增效和新动能持久释放的保障。有针对性地建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至关重要,合理且完善的制度能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各类主体积极投入到技术、产业的探索与实践中,引导人力、物力、财力流向生产力发展所需的关键领域和环节,更好协调各方利益,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要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及其实现形式,加快形成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产业政策的统筹衔接,优化全社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要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聚焦数字劳动等关键环节,真正将人才内在的劳动价值转化为实际的经济、社会效益;要强化制度的一致性、协同性、协调性,最大化发挥制度的综合作用。
三、关系整合是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
各要素及要素与制度间的良好协作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演进,不仅生产力发展的资源要素在增加和创新,资源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在调整和创新,土地、人口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承载,资本在近百年来的发展史中奠定了其独特的地位,科学技术成长为“第一生产力”,正在来临的数字时代则赋予数据整合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的角色,并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就要把不同专业背景、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汇聚起来,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团队;要整合先进的生产设备、科研基础设施等,搭建起高质量的创新和生产平台;要引导资本精准流向那些有潜力、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创新项目;要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高效利用与共享,辅助科学决策、推动智能化生产等环节不断优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生态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人才、制度等要素间的关系,形成系统耦合效应,真正推动生产力质效化发展。
四、“三力”构建新质生产力要素整合模型
要素力、制度力、关系力共同构建形成新质生产力要素整合模型,催动新质生产力立体化演进。
图片来源:北国咨绘制
图1 新质生产力要素整合“三力”模型
新质生产力要素整合“三力”模型中,要素力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主要起到“从0到1”的作用,是“新质”的源头创新;关系力是新质生产力资源要素的重组重配,主要起到“1+1>2”的作用,是通向“新质”的整合创新;制度力是新质生产力的规范化支撑,主要起到“从1到N”的作用,是“新质”的规则创新,是创新力想象力的释放。新质生产力是在传统生产力基础上成长出来的,要素力提升、关系力调优更需要在既有基础上进行与时俱进的“赋新”,制度力对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则需站位系统发展,凝聚更大的发展合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已经为新质生产力未来5-10年发展指明了制度方向。
作 者
路 伟,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发展战略、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研究